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正文

[人民网]潍坊科技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夺得三项金奖 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0-09-24编辑: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网 点击:


人民网潍坊923日电 近日,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下帷幕,潍坊科技学院共斩获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8项,实现历史性突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影响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赛事之一。“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的大学生竞赛。

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中央统战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举办的“建行杯”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潍坊科技学院取得26铜的优异成绩。高教主赛道150支队伍、红旅赛道60支队伍、职教赛道90支队伍,总计300支队伍参赛。学院职教赛道参赛项目“数字农场—标准化农业的践行者”以组内第4名、红旅赛道参赛项目“农圣电商—新时代农产品消费扶贫践行者”以组内第6名的成绩直接晋级金奖。

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吸引了79所普通高校参加,参赛作品共8320项,辐射带动参赛学生数量10万余人,参赛学校、参赛作品、参赛学生数量均创历年之最。参赛作品“菜高八斗——新时代农产品消费扶贫践行者项目”斩获金奖并成功入围国赛,“‘谭桃’新农村综合体工程——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寿光模式’实践项目”获得银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项目组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全体成员的辛苦付出。



 

党委委员、副校长 李广伟教授:作为分管教学与大赛工作的副校长,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在今年“互联网+”“挑战杯”两项含金量最高的赛事中,参赛师生弘扬“奋力攀登,勇争一流”的精神,创业敬业,求是求新,勇夺三项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学校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立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选修课;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增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近年来,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获特等奖、一等奖200多项。



团委书记、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杜鹏:今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三项金奖,实现历史最好成绩,这得益于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15年,山东首家“创新创业学院”落户潍坊科技学院校,省创新创业学院、省众创教育研究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和大学生创业服务站协同发展,构建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成功校友等组成的创新创业讲师团,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此外,还建立了“平台+项目+团队+实践”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一支重要的讲师团力量——学生社团。截至目前,注册的学生社团已有80多个,涵盖了文化、艺术、体育、公益和科技等6大类,众多专业类和创新创业类社团被评选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指导教师 唐玉海博士:作为今年“菜高八斗——新时代农产品消费扶贫践行者项目”指导教师,对于指导的项目斩获金奖并成功入围国赛感到非常高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大赛备战期间,学校先后组织院系选拔赛、校赛初赛、决赛,层层遴选优势项目,多次邀请国内知名投资人及专家对潍坊科技学院师生开展创新创业特训营、种子项目集训等活动,提升了项目质量和参赛水平,为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基础。在项目进展初期,潍坊科技学院发挥学校专业优势,成立项目组,与贫困户零距离接触,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增强贫困户参与消费扶贫的能力。建设了电商平台,搭建起消费者与农村贫困地区农产品之间的桥梁,让农村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摆脱原有单一的闭塞销售渠道,通过社会的力量来助力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实现精准扶贫。


金奖项目简介


菜高八斗——新时代农产品消费扶贫践行者

指导老师:杜鹏、唐玉海、唐汝桓

项目成员:徐靖淋、张满意、周吉伟、张乐、刘伊芳馨、梁佳琪、刘永豪、张晓凤、王琳、张梦远

山东农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12月,致力于做新时代农产品消费扶贫践行者,目前公司员工有15人,业务范围主要是网上销售果蔬、农业机械、农业薄膜及农业技术研发推广。

山东农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菜高八斗”商标,搭建“合作社+农户+企业+消费者”四位一体交易平台,建立抖音、快手电商直播扶贫矩阵,开发小程序,全国范围内招募团长12358位,先后上架扶贫产品、全国贫困县产品、菜博会产品等300余种,帮助省派烟台“四进”工作组销售53000余斤栖霞苹果,联合万达集团打造“山东省首个特色农产品扶贫夜市”,在潍坊、烟台、青岛等地共开展线下活动15场。助力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云”展会,连续直播21天,观看人数突破500万人,成为官方唯一产品销售平台。实施“村播”计划,让手机成为“新农具”,农民变成“新农人”,已系统培训农民主播400余人,目前已直播232场,观看人数超过1000万,提供就业岗位810个,帮助农民增产增收50余万。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依托菜高八斗平台,助力复工复产,成为全国最大的扶贫产品销售平台,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品牌。组织正式团长达30-50万人,提高运输技术、仓储设施、配送等技术实现高品质极速物流体验,拥有自己的公益品牌。


数字农场——标准化农业的践行者

指导老师:苏琦、张林、郑东营、肖万里、陈堃、田庆吉、黄宗经、马家兴、韩金宏

项目成员:王金城、董学岩、信淑梅、桑玉欣、刘国霖、李正普、吕旭航、于文全、王悦菡、李健、桑丽娇、金仲博、王志昕



全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寿光,寿光的蔬菜种植已经成为全国标杆,项目旨在依托寿光本土优势,致力于研发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型,为打造标准化农业贡献力量。

蔬菜种植模型涵盖植物生长全过程,该模型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生育时期及生长周期,来进行标准化的农事操作,比如施水、施肥、喷药、调温等,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公司依托专家团队力量,历经三年,经十几次试种,成功研发了番茄、黄瓜两种蔬菜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种植模型,并已在基地试验成功。通过试验,采用标准化种植可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基本杜绝病虫害,大幅提高产量及农产品品质,农户收益提升60%以上。

数字农场下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包括电脑端、手机端,可实现大棚自动化、智能化。平台收集环境参数与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超过标准设定值,将自动开启相关设备进行干预。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型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联合智能物联网设备共同构成数字农场系统,实现农事总控。与人工相比,运用数字农场系统,可将原先人工耗时一到三小时的工作,大幅降至一分钟内。实现农场少人化,无人化管理。


农圣电商——新时代农产品消费扶贫践行者

指导老师:杜鹏、唐玉海、唐汝桓、董海波、孙一力、刘长萍

项目成员:徐靖淋、张满意、周吉伟、张晓凤、王 琳、张玉林、梁佳琪、张 乐、刘伊芳馨、王 旭、郭勇三、于孟琦、寇国堂、乔智航、高雅丽



农圣电商由徐靖淋同学发起成立,旨在借助生鲜电商平台,探索“新零售”运营模式,为农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民脱贫。

项目创始人徐靖淋同学的家乡位于寿光市三元朱村,受父母影响,徐靖淋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校期间,徐靖淋因新媒体工作表现突出,被学校推荐到共青团山东省委宣传部实习。在实习期间,他发现很多地区农业发展非常落后,依然采取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立了公司,组建起农圣电商项目组。学校对该项目十分重视,学校团委帮助项目团队积极联系扶贫办等上级部门,对接扶贫地区农产品,同时,邀请农学博士唐玉海加入项目顾问团队,负责协助项目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选品及线上平台的运营管理。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该项目组已经与151家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辐射10余个地级市,涵盖500个村庄,帮助其打造品牌、梳理产品线、优化销售路径、借力电商直播新动能,帮助超过10万农村家庭增收。

 

 

图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