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正文

20181222《潍坊日报》聚焦我校立足潍坊服务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科研促教”提质量

2018-12-26编辑:于顺勤 来源: 点击:

 

    近年来,潍坊科技学院以应用性科研为抓手,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培育农学优势特色学科,注重突出师生在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形成了以“农田-实验室-教室-基地-市场”为主体的多位一体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促教学,大大提升了质量。

搭建科研平台,创新实教模式

    潍坊科技学院先后建设了山东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施园艺实验室,与寿光蔬菜集团共建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了潍坊市番茄遗传育种、智能保温新型材料、病虫害绿色防控三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建成院士工作站、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校地融合,为潍坊农业转型升级培养“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面向现代农业的复合型人才,成立蔬菜产业学院。组建了由21名博士、教授为主体的农学科研团队,引导师生从田间地头找课题,从实验室找数据,在课堂讲创新结论,形成了“农田-实验室-教室”三位一体的贯通式实验教学模式。实地采集编著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发行量达30多万册,2015级生物技术专业尹梦莹同学申请的《拟南芥和牛耳草 Hsp40 功能研究》项目获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立项资助。

拓展校外基地,延伸实教平台

    潍坊科技学院投资建设了目前全国最前沿的4个高标准现代大棚和占地110亩的蔬菜新品种繁育基地,在江西赣州成立培训学院,在海南建设了蔬菜育种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在贵州省毕节市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成果转化基地,依托潍科种业公司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平台,围绕新品种选育、大棚技术改良、土壤分析、生物防治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实践与技术推广,形成“农田-实验室-教室-基地—市场”五位一体的驱动式实践教学与成果转化体系。28种“潍科”蔬菜新品种通过鉴定,“鲁硕红”蔷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潍科”系列番茄项目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打造了生产标准化、监控全程化、优质品牌化、销售网络化的高端品牌“学府蔬菜”;寿光灾后重建中,潍坊科技学院积极组织师生深入灾区,查看受灾作物生长情况,采样受污染土壤,对种植和倒塌大棚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利用网络直播课堂向受灾群众讲述大棚被淹怎么办和科学处置办法,帮助菜农尽快恢复生产,收到普遍欢迎。近年来,承担蔬菜品种研发及相关科研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8项。2015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项目和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蔬菜产业项目,获得财政扶持资金270万元。

成立“专委会”,服务助“三农”

    近年来,潍坊科技学院定期开展教授、博士乡村行活动,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解疑答惑,积极参与大棚改造。依托农学专业优势,成立了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寿光市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2000余人,大棚种植户培训3000余人,花卉种植户培训500余人,农业企业培训1500余人次。近年来,先后开展河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村强村富民带头人培训、湖北省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江西省赣州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湖北省国营菱角湖农场现代蔬菜栽培技术培训、江西省定南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等近千人次。与江西赣州章贡区政府合作成立了赣州培训学院,普及推广农业种植技术,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地下卤水养殖技术在湖北、内蒙古、甘肃等地得到推广应用,带动农民增收30%以上。

    新的一年,潍坊科技学院将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和任务,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积极调整服务面向,对接十强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乡村振兴建设,为“潍坊模式”升级版以及“四个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