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正文

2012年12月5日《潍坊日报》A2版

2014-01-04编辑:于顺勤 来源:李兴军 点击:

 

这里的花儿分外红

--潍坊科技学院女博士李美芹

       

    毕业于农业大学,工作于田间地头,整天与花儿草儿打交道,菜乡女儿潍坊科技学院博士李美芹注定与农业有不解之缘。然而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不同,这位女博士用智慧、心血和汗水,硬是在土坷垃堆里收获了光闪闪的金子。由她带领团队选育的“鲁硕红”蔷薇通过山东省林业厅、科技厅验收和成果鉴定,被审定为林木良种,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垂直绿化新品种;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结合常规杂交育种,选育了20多个优良番茄及丝瓜品种,繁育了蝴蝶兰、红掌、高山杜鹃、食虫草等40多种优良花卉,开创了寿光市不需要种子就可以繁殖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的先例。而潍坊科技学院,这所坐落于中国蔬菜之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依托优势专业,打造科研平台,实现了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

学业有成  回报家乡

     李美芹是个不安分的人。1994年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后,她在潍坊专利局下属公司获得一份工作,随后与在潍坊农科院工作的丈夫结婚。日子过得舒适、安逸,不少人都对李美芹当时的生活现状非常羡慕,但这样的生活,她却感到不满足、不充实。“难道就这样平凡地过一辈子吗?”李美芹不时地问自己。经过一番深思后,李美芹做出了考研再上学的决定。靠着坚强毅力和执着努力,工作7年后,她又踏进了青岛农业大学的校门。2004年硕士毕业后,李美芹留在青岛农业大学教书。随后,执著的她又攻读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学位并进行了博士后研究。

     2005年,李美芹收到来自家乡寿光的大学----潍坊科技学院诚挚的邀请。对科研近于痴迷、对创业寄于无限期望的李美芹经过实地考察,感到学院的教学水平、科研设施都处在同级院校前列,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于是决定放弃在青岛发展,回到家乡寿光执教,为家乡为家乡大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外求学的日子,故乡的一草一木时常浮现在脑海。能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我心里感到很踏实。”如今回忆起当初的选择,李美芹仍然无悔。

        李美芹曾在青岛农业大学任过教,重执教鞭可谓轻车熟路,但她还是认真地备课,和同事交流教学体会,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李美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力求把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把自己在蔬菜花卉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发现新观点拿出来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钻”去“研”去“学”。

        在普通人眼里,大学老师是份不用坐班没有压力的“美差事”,可熟悉李美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大忙人”。实验室是李美芹的第二个家,试验开始了是没有上下班的,“有时晚上睡不着,突然想到一个新的问题,我也会马上跑进实验室里。”工作上的努力让她取得了成绩,却失去太多家庭的温情。“女儿10岁以前都是父母在照顾,我没带过一天。”李美芹有些愧疚地说,作为母亲,她觉得很对不起女儿。女儿曾有一篇《渴望得到她温暖的手》的作文,描述了孩子内心对妈妈的渴望,希望妈妈牵着自己的手,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玩耍撒娇。李美芹说,她是流着泪读完这篇作文的。

 

创业敬业  求是求新

        李美芹始终认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科研就是自己的生命。来到潍坊科技学院后,除承担教学任务外,她还担任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科学研究。她带领16位博士、18位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和团队的实验室、育苗室、实验实习大棚及实验田,每天在教室、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奔波。

        为选育出更好的蔷薇新品种,自2007年始,李美芹就带领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博士团队全身心地扑在实验田里。春、夏、秋三季进行蔷薇的嫩枝扦插,到了冬天就进行干枝扦插和组织培养,不管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酷暑难挨、秋季蚊虫叮咬、冬季严寒刺骨,一年四季都不停歇。蔷薇多刺,进行蔷薇扦插时常常划破手,几天的扦插下来往往是伤痕累累,满手上都是小孔孔,但李美芹带领生物研发中心内设的蔬菜花卉研究所的老师们毫无怨言。有时李美芹出差在外,看到家乡天气不好就立即打电话让工作人员到试验田看一看,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试验田里去看看她的“孩子们”。

        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实验对比,李美芹带领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博士团队选育出了一个抗病性强、花大、开花早、花期长并一年多次开花的蔷薇新品种,并摸索出了一套低成本人工繁殖蔷薇法,经多地试验证明:该品系在各地表现稳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观赏价值高,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鲁硕红”品系选育取得了成功。2010年,通过了山东省林业厅、科技厅的新品种验收和成果鉴定, 2011年,“鲁硕红”蔷薇又通过山东省林业厅良种审定,并获得山东省林业厅优秀成果一等奖,成为潍坊科技学院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新成果。

        日前,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李美芹博士主持,历时两年完成的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CP的获得及其DAS-ELISA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验收和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研究超额完成了合同任务指标,DAS-ELISA技术应用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早期检测,病株检测准确率达97.5%以上,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内先进水平。应用该技术的检测试剂盒组装投产后,预计年均使用数量将达1000万个左右,产值5000万元以上,为农民降低损失将达上2500万元左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翻开李美芹的工作履历,一项项分量很重的荣誉和科研成果赫然入目: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山东省职业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潍坊市科技进步奖等等,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与防治及其转复制酶基因抗病育种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利用基于紫贻贝的多级生物标志物评价胶州湾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方法研究”、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条浒苔在绿潮生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国家星火计划课题“牡丹开花调控与花期延长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等等,自2008年以来由李美芹博士主持,仅在省部级以上获得立项的课题就有30项之多,单课题目录就能写满一张纸。此外,她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带领团队申请了1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开辟了物理法防治地下虫害的新天地。近几年,李美芹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0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收录3篇。

种得大树   引得金凤

        高等院校既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成果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潍坊科技学院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坚持科研兴院,将科研成果逐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为吸引高端人才,集智兴院,潍坊科技学院依托“中国蔬菜之乡”和“蓝黄”经济开发区的地域优势,依托学院的优势专业,积极主动地为高端人才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生物工程研发中心就是为以李美芹博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搭建的科研舞台,2012年学院又成功创建了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为主体的山东半岛(寿光)蓝色经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了蔬菜花卉、植物病虫害研究、海洋精细化工、微生物研究、生物化妆品等15个科研机构,开展了50多项应用研究。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28项,其中有资项目12项,获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1项,获国家专利33项,出版著作教材175部,发表论文1869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2篇。

        研发平台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生产的优势互补,突显了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高校的办学特点,形成了科学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的无缝对接。目前,潍坊科技学院已经形成农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文管、经艺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内涵式发展成为学院重要的办学方向,潍坊科技学院也正逐步成为高端人才奋斗创业的最佳平台。   

 

图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