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正文

[人民网]潍坊科技学院:学子卖菜 技高一筹

2021-06-21编辑:宣传部 来源:人民网 点击:


依靠全国蔬菜集散中心、交易中心的优势条件,依托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正确方向,潍坊科技学院将其教育、技术、人才资源,投入到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之中。潍科的一支年轻团队,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疫情防控期间,以新媒体服务形式,让家乡菜农的优质果蔬走到了“网”上,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果蔬销售遇难题 母校师生“组团卖菜”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一家农业合作社的果蔬一度出现积压。潍坊科技学院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由学院老师牵头,加上几名尚在假期的学生,组建了一支小团队,通过微信、H5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帮助合作社销售果蔬。 学院团委书记杜鹏介绍,寿光圣城街道于家村近年来转变种植结构,推广种植高品质果蔬。村里领办的合作社建了二十余栋大棚,规划建设了园区。园区除了举办采摘节以外,其产品一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上海、杭州等一线大城市。去年园区水果番茄上市的时候,恰好赶上疫情防控形势加强,园区的线下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园区当时的负责人高象鹏说:“我们的水果番茄因为品质比较好,价格比较高,一直走一线城市,但是当时快递费涨了好几倍,发货就要赔钱。而且采摘园的采摘也暂停了,所以园区的果蔬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积压。”于是,村两委成员不断探索新的销售路径,帮菜农们卖货。高佳惠是高象鹏的女儿,毕业于潍坊科技学院。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高佳惠也心急如焚。此时,她想起了母校潍科。于是,她就向母校老师咨询,应该如何打开果蔬产品的销路。杜鹏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便主动提出带领学校新媒体中心的学生,试试用新办法帮助合作社销售产品。

杜鹏说:“菜农和合作社都很着急,也积极想办法。我们学校有这样的人才和技术,力所能及地做点儿事情,既帮助了家乡父老,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于是,当时放假在家的张满意、张晓风、王琳等8名学院新媒体中心的学生,在杜鹏等的指导下,迅速组建了一支线上推广团队,利用网络平台,探索新媒体销售方式。

张满意说:“刚开始我们先根据他们产品的特点,写了推送文章,还做了海报。然后又建了很多微信群,在群里发布这些文章、海报。为了能更方便销售,我们又帮他们做了一个互动网页,在线下单,而且网页内容还可以随时修改。如果园区今天有什么活动或者今天主打卖什么水果蔬菜,就可以在网页上修改。”经过一番尝试,潍科的大学生当起了家乡果蔬的销售员。

新媒体的优势让推广模式与众不同,图文、小视频的形象搭配,打通了销售渠道,拓宽了线上销售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帮助合作社的农产品打通社区团购之路,走进了寿光本地市民家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把“最美”果菜 送到千家万户

对这群大学生来说,线上销售充满挑战。张满意说:“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做网络销售。当时连怎么处理订单也不知道,还有售后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最让我开心的是,将平常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平时的爱好,学以致用,发挥到了它的作用,真正帮助到了别人。对我们学生团队来说,更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王琳说,在销售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越来越多的社区学习他们的配送模式,对工作冲击比较大。针对这一情况,王琳和同学们设计出幸运客户免单、草莓番茄组合等促销方式。除此之外,他们还进行电话、 微信回访,了解客户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销售额。

在这支热心团队的帮助下,合作社的果蔬在寿光本地实现了同城配送,顾客逐渐稳定。 仅一个半月,线上交易已超过400单,销售番茄和草莓2000多斤,销售额达10万余元。高象鹏说,因为疫情防控的关系,这些学生们都在各自的家乡,通过网络、电话互相进行联系。对这些素未谋面却帮了大忙的学生,他心中充满感激。

杜鹏表示,去年试水成功后,学生们的干劲儿十足。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团队又开发了“菜高八斗”小程序。“我们将继续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更多的农民感受到互联网的魅力,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农业当中。”“菜高八斗”团队成员还驱车近千公里,前往山东省潍坊市诸城、 安丘、临朐等地,与部分专业合作社洽谈合作事宜,将青杨峪板栗、 鼎立核桃、舜福园桑葚茶等174种经过认定的扶贫产品上架销售,两个月时间,销售额达68万余元。团队积极联合潍坊团市委、潍坊市扶贫办,协助潍坊周边地区成立扶贫合作社31个,与“旭信合作社”等151家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协议额达296万元。

图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