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正文

[人民网]潍坊科技学院:打造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通识教育 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021-04-19编辑:宣传部 来源:人民网 点击:


人民网潍坊415日电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促进文理交融。”潍坊科技学院20189月成立通识学院,大一本科新生不分专业进入通识学院,接受一年通识教育,之后再接受专业教育,强化学生“人文情怀、科学理性、艺术审美、国际视野、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养成,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融合贯通,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为谁培养人:党建引领,引人以大道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根本问题。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以“全人培育”为育人理念,更需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党和国家人才需求,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搭建党建教育平台,与山东省农村干部学院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五次组织优秀师生代表200余人次,参观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组织“同升国旗,共唱国歌”“以心迎新,与国同心”“同唱青春中国梦”等系列活动12次,参与师生共计5000余人次。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为实现通识教育育人目标提供有效的价值引领,以具体的育人实践有效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怎样培养人:“教”“育”“研”三维一体,启人以大智

教:厚基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与“外引”强化通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从全校挑选优秀师资承担通识学院教学任务,通过培训、学习等方法改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教学方法及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聘请当地文化学者与社会各界的知名学者为兼职教师,定期给通识学院学生上课。建设通识课程体系,针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识课程体系进行广泛调研,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改革进行充分论证,开设《写作与沟通》《批判性思维》《自然科学导论》《人文科学导论》等多门通识核心课程,多门课程获得潍坊市十佳思政课程、精品思政课程项目及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优秀课程。丰富通识学术报告,打造“问耕”大讲堂,分通识名师名讲、专业通识报告及文化通识报告三个系列,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提升学生思考能力。近年来,举行学术报告近百场。注重模式改革,打造经典研读班,采用“小班讨论式”学习方法,根据通识核心课程,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书籍进行研读,分为“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学生书写—教师修改”六个环节,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及写作表达能力。《国学》课程经典研读班荣获山东省高校联盟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

育:抓关键。导师引领学业规划,从全校选聘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担任学业导师,每班级一名学业导师,一名生活辅导员,发挥“思想导师、学业导师、人生导师、心灵导师、生活导师”育人作用。读书培养立学之本,从“导师诫勉”“名师荐读”“知识共享”“成果展示”“真人图书”“书香书韵”“表彰奖励”“反思总结”八个模块扎实推进课外阅读工作,形成浓厚读书氛围。建设博雅学风,利用社团活动、各种竞赛与新媒体论坛等载体,展示优秀大学生的学习风采,通过教师带动与学生之间的朋辈互助等途径,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貌。新时代论坛项目获潍坊市十大优秀思政育人项目。

研:强支撑。推动通识教育研究,推出校内通识教育研究课题18项,从总体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研究,到课程体系研究,再到具体的课程建设研究及学情评价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培养学生调研能力,以《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大赛》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推出四十余项调研项目,针对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展开调研,提高学生的研究写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科研意识与科研思维。师生共同研究,加强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实地调研有机结合,与山东农村干部管理学院进行合作,围绕寿光“五大振兴”及“三农”问题推出师生共研项目,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提出总体规划与指导,学生担任具体调研人,对寿光人才战略、寿光精神、寿光的特色之路及地域文化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

校地共生,打造特色:农圣文化融入“教、育、研”全过程

寿光是农圣贾思勰故里,作为寿光唯一的本科高校,服务寿光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寿光发展对学校的需求,也是作为地方性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之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通识教育与传承创新农圣文化有机融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农圣文化为特色的通识教育,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落到了实处。

打造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传承创新地方文化。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育人功能,开发农圣文化、国学系列教材,纳入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每学期16个课时的《农圣文化概论》课程,让学生理解农圣文化的思想内涵,选取校本教材《农圣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发放《<齐民要术>通俗读本》,将“心怀家国、勇于担当、敬业创新、实事求是”等农圣文化精神融入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加深学生对传统儒家文化与《齐民要术》所代表的农学文化认识,提高文化认同。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创新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形成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组织学生对寿光独具特色的文化展览馆进行研学,参加“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国国际(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参与诸多与农圣文化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寿光地域文化的了解。成立农圣文化社团,成立农圣文化话剧社,通过话剧等艺术形式呈现农圣文化,让学生在艺术审美中感受农圣文化的魅力,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校被评为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以科研为抓手,加强对农圣文化研究,服务地方文化繁荣。牵头成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研究会,成为潍坊市第一个国家二级学会,推动农圣文化在全国的研究传播。连续举办10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成立农圣文化研究中心,获批“十三五”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出版《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等一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推出师生共同调研地方文化项目,推出二十余项对地方文化有影响的调研报告,十余名教师被山东省寿光农村干部学院聘请讲解寿光地方文化。师生原创动画片《农圣贾思勰》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播出,获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图片要闻